短篇论著
两种不同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21(3) : 261-264.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6.03.018
摘要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安徽省无为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9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DHS组和PFNA组。DHS组43例,男18例、女25例,年龄68~89岁、平均(75.28±5.47)岁;骨折按Tronzo-Evans分型:Ⅰ型7例,Ⅱ型13例,Ⅲ型13例,Ⅳ型8例,Ⅴ型2例。PFNA组48例,男16例、女32例,年龄65~91岁、平均(75.29±5.62)岁;骨折按Tronzo-Evans分型:Ⅰ型5例,Ⅱ型9例,Ⅲ型18例,Ⅳ型12例,Ⅴ型4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

结果

2组91例患者中,89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7~24个月,平均15.5个月。PFNA组下地行走时间明显早于DHS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9, χ2=3.028, P值均<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PFNA和DHS组两种内固定术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别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应证;而应用PFNA治疗的患者能更早下地行走、更少出现并发症,在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上更显优势。

引用本文: 伍先林, 方小飞. 两种不同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J] .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 21(3) : 261-264.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6.03.01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手术治疗已成共识[1,2,3,4],但手术方法尚存在争议[5]。目前,临床上主要有髓外固定和髓内固定两种治疗方式,其中髓外固定以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 DHS)为代表,髓内固定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为代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安徽省无为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91例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对比分析PFNA和DHS在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65岁;(2)根据X线片检查确诊为股骨转子间骨折;(3)符合手术指征,无手术禁忌证者;(4)患者病历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完整。病例排除标准:(1)合并有肝肾和造血系统等疾病者;(2)合并同侧下肢骨折者;(3)未定期随访,影像学资料不完整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DHS组和PFNA组。DHS组43例,男18例,女25例;年龄68~89岁,平均(75.28±5.47)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例,跌倒伤39例,其他2例。骨折按Tronzo-Evans分型:Ⅰ型7例,Ⅱ型13例,Ⅲ型13例,Ⅳ型8例,Ⅴ型2例。43例患者中,合并桡骨远端骨折1例,合并高血压10例,糖尿病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2例,冠心病1例。PFNA组48例,男16例,女32例;年龄65~91岁,平均(75.29±5.6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例,跌倒伤43例,其他3例。Tronzo-Evans分型:Ⅰ型5例,Ⅱ型9例,Ⅲ型18例,Ⅳ型12例,Ⅴ型4例。48例患者中,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1例,合并高血压10例,糖尿病7例,高血压、糖尿病2例,冠心病2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骨折分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χ性别2=0.705,t年龄=0.009, Z骨折分型=1.609,P值均>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皮牵引或骨牵引,5~7 d行手术治疗。常规做心肺功能、血液生化检查,全面了解患者全身情况和各器官功能。对于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低于70 g/L者,给予术前备血400~600 mL;术前高血压者,调整舒张压<100 mmHg(1 mmHg=0.133 kPa);糖尿病者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3.5~10 mmol/L。术前0.5 h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1.3 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位于骨科手术床上,健侧固定。C形臂X线机透视下牵引患肢,直至骨折对位对线满意。

DHS组:患侧大转子顶点起,髋关节外侧纵切口,长10 cm,逐层切开,显露大转子顶部及转子下部分股骨干,于大转子顶点下方放置135°定位导向器,在股骨上选取外侧皮质前后位的中点作为进针点。沿股骨颈纵轴将1枚导针钻入股骨颈至股骨头。钻入导针时需注意保持一定前倾角。C形臂X线机透视下确定导针的满意位置:正位在股骨头中下1/3相交处,侧位在股骨头正中。此处为张力和抗压力骨小梁相交点,对骨质疏松患者尤为重要。确认位置正确后,测量导钉深度,调整三联扩孔器的钻入长度,沿导针进行扩孔、攻丝后置入拉力主钉,套入侧板后用螺丝固定,主钉板间用尾钉螺丝拧紧加压,透视确定DHS位置满意后,固定其余侧板螺钉。逐层关闭切口,放置引流管。

PFNA组:于股骨大转子上方行5 cm纵形切口,分开臀中肌,用手指触摸,于大转子顶点内侧约0.5 cm处的前后位中点用开口器开口,置入导针,导针入髓腔后扩髓处理。然后选取直径恰当的PFNA主钉套导针插入髓腔,拔出导针并调节主钉的深度和前倾角。在导向器引导、X线机透视下沿股骨颈纵轴将另1枚导针平行置入股骨颈至股骨头软骨下约1 cm处,置入定位导针时需保持一定前倾角,C形臂X线机正侧位透视导针均位于股骨颈中心后,沿导针钻透骨外侧皮质,将螺旋刀片轻轻击打至股骨头关节面下1 cm处,旋紧拉力钉尾端螺帽,将螺旋刀片锁定,髓钉远端用1枚锁钉固定,扭紧髓内钉尾帽。缝合切口并放置引流管。

1.4 术后处理

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4~48 h,加强监测、护理及相关合并症的治疗。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肉舒缩活动以及踝关节的主动伸、屈活动,以后逐日加大锻炼力度;并指导患者坐起、翻身以及膝关节屈伸训练。24~48 h引流液<50 mL时拔除引流管。拔除引流管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抗凝治疗10~15 d。术后3周鼓励患者持拐或在步行器保护下部分负重。术后6个月内每月随访1次,6个月后每3个月随访1次。根据随访的骨折愈合情况决定完全负重行走时间。

1.5 观测指标和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术后1个月依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6]评定髋部功能:优,≥ 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异常情况和严重并发症发生。DHS组手术时间(65.23±9.88)min,术中出血量(300.19±7.18)mL;PENA组手术时间(64.38±8.29)min,术中出血量(282.42±7.04)mL。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91例患者中,89例患者获随访,每组各有1例失访,随访时间7~24个月,平均15.5个月。PFNA组髋内翻1例,内固定松动1例(因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未作特殊处理)。DHS组髋内翻3例、断钉1例、滑动加压螺钉切割股骨头1例、内固定松动2例;内固定松动患者中,有1例螺钉滑出压迫皮肤引起疼痛,因骨折已基本愈合,将内固定取出后症状缓解,另1例无明显症状,未予处理。肺部感染1例,予相应对症治疗2周后治愈。2组患者比较,PFNA组下地行走时间明显早于DHS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组(P值均<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与DH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表2。典型病例见图1图2

点击查看表格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组别例数下地行走时间(d)并发症[例(%)]骨折愈合时间(月)
DHS组4291.35±5.758(19.0)11.50±1.2
PFNA组4766.75±6.062( 4.3)12.36±1.3
统计值t=2.019χ2=3.023t=-0.425
P<0.05<0.05>0.05

注:DHS:动力髋螺钉;PFNA: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点击查看表格
表2

两组患者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等级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等级比较(例)

组别例数优良率(%)
DHS组4220173237(88.1)
PFNA组4724192243(91.5)
Z0.419
P>0.05

注:DHS:动力髋螺钉;PFNA: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点击查看大图
图1
患者男,78岁,右股骨转子间骨折(Tronzo-Evans Ⅲ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 1A 术前正位X线片 1B 术后复查正位X线片 1C 术后8个月正位X线片
图2
患者女,82岁,左侧股骨转子间骨折(Tronzo-Evans 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 2A 术前正位X线片 2B 术后正位X线片 2C 术后7个月正位X线片
点击查看大图
图1
患者男,78岁,右股骨转子间骨折(Tronzo-Evans Ⅲ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 1A 术前正位X线片 1B 术后复查正位X线片 1C 术后8个月正位X线片
图2
患者女,82岁,左侧股骨转子间骨折(Tronzo-Evans 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 2A 术前正位X线片 2B 术后正位X线片 2C 术后7个月正位X线片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生于高龄人,患者普遍存在诸多内科疾病,手术治疗可使患者早期恢复下地行走能力,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7]。目前治疗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方式主要有DHS和PFNA两种,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和适应证,应结合患者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DHS整体稳定性高,是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靠的内固定方式[8]。DHS内固定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三联刚性连接结构(钉板结构、加压螺钉和有强度的套筒钢板),抗弯强度大,结构坚强,对髋部的剪力能有效抵抗。(2)具有静力性与动力性加压作用。其固定于股骨上段外侧,起到张力带作用,而持续的动态滑动加压可刺激骨折端愈合。但DHS内固定也有缺点:(1)DHS属髓外偏心固定,所受剪切力大。(2)手术切口较长,创伤相对较大。(3)粗大螺纹钉进入股骨头颈部,虽然对骨的把持力强大,但同时也引起大量的骨量丢失,血运破坏较重,导致骨愈合时间延长,甚至股骨头坏死。(4)DHS是单螺钉旋转拧入,无法防止螺钉在股骨颈内的旋转;钉板之间没有锁定,容易导致螺钉松动、退出;长力臂导致剪切力加大,螺钉易切割穿出股骨头。(5)对于股骨小转子移位的骨折,股骨距的传导应力中断,导致过多的应力作用于钉板处,致钢板断裂。

PFNA系中轴位固定系统,其承受应力的轴心比DHS髓外固定向内移,其主钉插入髓腔通过内负荷传导呈内膨胀挤压,这大大提高了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的整体稳定性[9,10],牢固的内固定也为患者早期展开功能锻炼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1,12]。同时,手术可闭合插钉,符合微创手术原则。PFNA具有以下特点:(1)髓内固定克服髓外固定力臂长、应力集中的缺点,减少了断钉、断板和髋内翻的发生概率;(2)主钉近端6°外偏角,更符合股骨近端的解剖特点,利于从股骨大转子顶点处进针插入髓腔,使操作更方便,应力分配更加合理;(3)宽的螺旋刀片具有较大的骨接触面,受力时应力分散,抗切割稳定性高;(4)螺旋刀片击入时将周围骨质压缩在隧道周围,基本无骨量丢失,使骨质紧密贴合在螺旋刀片周围,有较好的防塌陷作用,尤其适合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13];(5)螺旋刀片锁固后,通过旋转加压,使头颈部锚合力显著提高,提供较强的抗旋转能力[14];(6)远端只有1个锁定螺钉孔,可以选择静态或动态锁定,同时其远端采用尽可能长的尖端及凹槽设计,分散了局部应力,有效地降低股骨干应力骨折的发生率。PFNA在术后早期的优势可以从生物力学方面得到证实,国内已有学者报道了PFNA的固定强度、固定刚度、扭转刚度及负荷-移位方面均明显优于DHS[15]。这意味着PFNA的固定更加稳固。在手术时,PFNA也无需强调小转子的对位和固定,手术相对简单且适应证更广[16]。但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也存在不足之处:(1)手术中需要反复使用C形臂X线机进行透视,增加了术者和患者的辐射暴露量,延长了手术时间;(2)螺旋刀片拧入股骨颈后,不能再次移动调整位置,复位及固定只能一次完成,对手术者的操作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临床应用中,有研究显示PFNA内固定操作方便,手术切口较小,不影响股外侧肌群,无骨膜剥离,对骨折端的干扰小,骨折愈合快,能较早下地活动[17,18]。近年来,章暐等[19]研究报道DHS与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大于DHS组,而手术时间、并发症及患者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张道俭等[20]研究报道,与DHS组比较,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且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DHS组。本研究结果显示:PFNA组与DHS组比较,下地行走时间早,并发症发生率低(P值均<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本研究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的结果与既往研究不同,笔者分析可能原因有:(1)术者对器械操作的熟练程度;(2)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所应用的方法不同;(3)样本量偏小,病例中各种类型骨折所占比例可能存在区别,这也会影响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尚无统一金标准,无论哪种固定方式,均有其优缺点,其决定因素有内固定器材的设计、骨折的类型、骨质量、患者的体质、手术医师的经验等诸多方面。笔者认为,良好的复位及DHS的拉力螺钉或PFNA的螺旋刀片在股骨颈中的最佳位置是手术治疗成败的关键。内置物切割股骨头、松动、髋内翻等诸多并发症都与此有关。所以,笔者认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重点不仅仅是手术方法的选择,还应重视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

综上所述,两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疗效,且各有利弊。PFNA系统手术固定牢固、下地行走时间早、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可靠的方法之一,适应证广,值得推广;DHS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经济、易于掌握、比较适合基层医院。由于本研究时间短,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仍偏短,今后仍需继续收集病例,扩大样本量,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廷昌. 动力髋钉和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国实用医刊2013, 40(12):106-107. DOI:10.3760/cma.j.issn.1674-4756.2013.12.049.
[2]
宋志勇. DHS、LCP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J]. 临床医学2013, 33(10):67-69. DOI:10.3969/j.issn.1003-3548.2013.10.036.
[3]
石庆鑫.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 4(22):58-59. DOI:10.3969/j.issn.1673-9523.2010.22.045.
[4]
姚汝斌杨开舜代学俊. 股骨近端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体会[J]. 微创医学2009, 4(6):639-640. DOI:10.3969/j.issn.1673-6575.2009.06.020.
[5]
ButlerM, ForteML, JoglekarSB, et al. Evidence summary: systematic review of surgical treatments for geriatric hip fractures[J]. J Bone Joint Surg Am, 2011, 93(12):1104-1115. DOI:10.2106/JBJS.J.00296.
[6]
YangL, BurtonAC, BradburnM, et al. Distribution of bone density in the proximal femur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hip fracture risk in older men: the osteoporotic fractures in men (MrOS) study[J]. J Bone Miner Res, 2012, 27(11):2314-2324. DOI:10.1002/jbmr.1693.
[7]
欧海山.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0例[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 32(20):4524-4525.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2.20.085.
[8]
SaidGZ, FaroukO, El-SayedA, et al. Erratum to " Salvage of failed dynamic hip screw fixation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jury 37 (2) (2006) 194-202][J]. Injury, 2006(6):577-579. DOI: 10.1016/j.injury.2006.02.013.
[9]
许忠道夏志宏项征. 两种不同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研究[J]. 解剖与临床2012, 17(6):487-490. DOI:10.3969/j.issn.1671-7163.2012.06.010.
[10]
张会勇苏利国冯文博. DHS和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 36(22):3312-3313.
[11]
SehmischS, RieckenbergJ, DresingK. Stabilization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with the proximal femoral nail[J]. Oper Orthop Traumatol, 2013, 25(1):63-84. DOI:10.1007/s00064-012-0226-z.
[12]
马斌杜勇张光春. PFNA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3, 10(31):38-40.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31.016.
[13]
塔吾兰·沙哈巴. DHS内固定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研究[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 31(8):42-43.
[14]
杨博史宝明. 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国实用医刊2015, 42(23):3-4. DOI:10.3760/cma.j.issn.1674-4756.2015.23.002.
[15]
王现彬. DHS、PFNA、Gamma3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及临床疗效对比研究[D]. 扬州苏州大学2010.
[16]
陆建华施晓健刁振鸿. PFNA联合鲑鱼降钙素微创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 20(6):563-565. DOI:10.3977/j.issn.1005-8478.2012.06.25.
[17]
任泽恩杨森雷晓宇. 动力髋螺钉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5, 13(34):60-61. DOI:10.14033/j.cnki.cfmr.2015.34.025.
[18]
郑艳峰吴勋周荣昌.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研究[J]. 中医正骨2015, 27(4):24-28.
[19]
章暐邹剑. INTERTAN髓内钉与滑动髋螺钉治疗老年性粗隆间和粗隆下骨折的临床比较[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4, 10(2):100-103. DOI:10.3969/j.issn.1673-0364.2014.02.010.
[20]
张道俭柴卫兵米川. PFNA与DHS+TSP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 20(16):1459-1462. DOI:10.3977/j.issn.1005-8478.2012.16.06.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