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论著
回肠造瘘术在新生儿重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穿孔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8,23(3) : 261-262.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8.03.017
摘要
目的

总结回肠造瘘术在新生儿重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并发肠穿孔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54例行回肠造瘘术的重症NEC患儿临床资料,统计治愈率、死亡率,记录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本组54例患儿住院时间为(23.52±5.32)d。其中49例治愈(90.74%),5例死亡(9.26%)。死亡5例皆是腹腔感染严重患儿,其中2例患儿家属放弃治疗、3例在肠管暂时性造瘘后病情加重,均于术后1个月内死亡。49例患儿术后随访6个月,患儿体质量为5.7~13.1(7.01±1.36)kg,生长发育均正常。

结论

回肠造瘘术治疗重症NEC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高NEC患儿治愈率;但要重视术后并发症的处理,进而提高患儿生存率,帮助新生儿尽早恢复健康。

引用本文: 杜俊鹏. 回肠造瘘术在新生儿重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穿孔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J] .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8,23 (3): 261-262.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8.03.01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为新生儿消化系统常见的急性病症,多发生于早产儿,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血便、呕吐、腹胀、器官功能衰竭、体温不稳定、低血压以及严重休克等[1]。NEC在体质量较低的新生儿以及早产儿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根据相关研究报告,美国的NEC患儿的病死率为10%~30%[2],我国NEC患儿的病死率为10%~50%[3]。多数NEC患儿在实施保守治疗后取得良好临床效果,而对于重症NEC患儿则需要实施外科手术治疗[4]。临床上NEC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肠切除吻合术、肠造瘘术以及腹腔引流术等。肠造瘘术广泛应用于重症NEC患儿的救治中,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5]。笔者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普外科收治的54例重症NEC患儿临床资料,旨在总结临床手术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纳入标准:按照《实用新生儿学》以及修正的Bell-NEC分级标准明确诊断为NEC,Bell分期均为Ⅲ期;出生后28 d之内发病;因NEC并发肠穿孔采取手术治疗。排除标准:仅接用内科保守治疗者;母亲及患儿病史资料不完整者。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普外科收治的54例均行回肠造瘘术的重症NEC患儿临床资料。54例中,男26例,女28例;正常体质量患儿10例,低体质量患儿14例,极低体质量患儿30例;足月生产患儿14例,早产儿40例;患儿胎龄27~41(33.45±6.78)周;出生体质量1.5~4.3(2.53±0.84)kg;年龄2~54(34.12±7.54)d。患儿全身表现为低血压、心动过缓、中性粒细胞减少、频繁呼吸暂停;胃肠道表现有肠鸣音消失、右下腹包块、重度腹部压痛和腹胀。影像学表现为肠扩张、肠梗阻、腹水、门静脉积气。

1.2 手术方法

患儿均行回肠末端的双口造瘘(双腔造瘘),根据探查的情况予以不同的处理方式:(1)尚未出现坏死穿孔的患儿行回肠末端双腔造瘘。(2)单纯穿孔的患儿,如穿孔位于小肠末段,则直接将穿孔部位肠管断开,两端拉出体外,行双腔造瘘;如穿孔位于结肠,则行穿孔部位修补,回肠末端造瘘。(3)对于感染严重,坏死肠断较长的肠管,行坏死肠段,并行回肠末断双腔造瘘。术后继续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病情稳定后3~6个月行肠闭瘘术。

2 结果

本组54例患儿住院时间为(23.52±5.32)d。其中49例(90.74%)治愈、5例(9.26%)死亡。死亡5例皆是腹腔感染严重患儿,其中2例患儿家属放弃治疗,3例在肠管暂时性造瘘术后1个月因病情加剧死亡。49例患儿3~6个月行闭瘘手术,恢复良好。闭瘘手术后随访6个月,患儿体质量为5.7~13.1(7.01±1.36)kg,生长发育均正常。

3 讨论

NEC是体质量较轻新生儿或早产儿常见的急腹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多数患儿采用保守治疗能够获得治愈,而出现肠穿孔或肠坏死患儿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在临床上关于NEC发病机制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及热点,在大量研究中发现,NEC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感染、缺血后再灌注损伤以及早产等[6,7]。NEC的发生多与低体质量新生儿或早产儿肠道功能发育不成熟,细菌容易在肠道处繁殖引起感染有关。NEC早期临床表现为呕吐、腹胀、喂养不耐受,严重者会出现心跳过缓、呼吸暂停、感染性休克及器官功能衰竭等[8]。因而,在临床上需要对NEC患儿进行有效救治,避免危及患儿的生命健康。

由于NEC病情一般急重、发展进程快,同时患儿身体状态较差,难以承受时间较长的肠切除吻合术,因而临床上多采用肠造瘘术[9]。患儿在进行治疗前需要了解具体情况,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是手术治疗。NEC的手术适应证主要包括肠狭窄、肠脓肿;持续性血小板计数下降;Bell Ⅲa期NEC患儿在经过2 d的保守治疗无效果;Ⅲb期患儿;腹部X线检查存在固定气腹、肠袢[10]。在本研究中,笔者根据患儿病变肠管的位置、范围以及病情,均选择了回肠造瘘。但是,在手术中不应该将造瘘部位等同于手术切口,如果两者位置不相同就不能迁就,因为可能会因两者解剖位置发生变化而出现肠梗阻情况,同时也可能影响造瘘近端肠管系膜血运造成肠管坏死,导致手术失败[11]。本次研究中患儿均采用双口造瘘(双腔造瘘),这主要在于双口造瘘使腹壁与肠壁能够严密缝合,有利于切口的愈合,避免发生切口疝,同时也避免提吊式造瘘术后二次切开肠管,在进行造口关闭时可对远端肠管进行有效保留,能够及时清洗肠道、观察肠道功能,进而完成吻合。相关研究证实,在重症NEC患儿的临床治疗中,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12,13]。本研究中49例痊愈患儿,随访中发现3例间断出现肉眼或镜下血便,经结肠造影发现结肠原吻合口处略狭窄,其余无明显排便异常表现,疗效满意。5例死亡患儿皆因腹腔感染,其中2例放弃治疗,另外3例均在肠管暂时性造瘘后1个月因病情加剧死亡。

综上所述,回肠造瘘术能够有效治愈NEC患儿,但要重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生存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AzinA,Le SouderE,UrbachD, et al. Th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early discharge following ileostomy reversal: a National Surgical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 analysis[J]. J Surg Res, 2017, 217: 247-251. DOI:10.1016/j.jss.2017.06.044.
[2]
MennigenR,SewaldW,SenningerN, et al. Morbidity of loop ileostomy closure after restorative proctocolectomy for ulcerative colitis and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a systematic review[J]. J Gastrointest Surg, 2014, 18(12): 2192-2200. DOI:10.1007/s11605-014-2660-8.
[3]
杨洋 潘晶晶 周晓玉. 前白蛋白对重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价值[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6, 18(2):105-107. DOI:10.7499/j.issn.1008-8830.2016.02.002.
[4]
HannaMH,VinciA,PigazziA. Diverting ileostomy in colorectal surgery: when is it necessary?[J]. Langenbecks Arch Surg, 2015, 400(2): 145-152. DOI:10.1007/s00423-015-1275-1.
[5]
胡博 戴春娟 赵旭稳.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探查指征评价体系的临床研究[J].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5, 36(2):89-94. .DOI:10.3760/cma.j.issn.0253-3006.2015.02.004.
[6]
薛绚.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分析[J]. 河北医学2005, 11(5): 454-455.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05.05.034.
[7]
邹晓妮 苏育敏 卢小娟. 微生态制剂预防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效果[J]. 实用医学杂志2015, 31(23):3932-393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15.23.039.
[8]
赵艳丽 孙建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血小板分布宽度变化的探讨[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 26(6):1296-1297,1301. DOI:10.3969/j.issn.1673-5293.2015.06.064.
[9]
KristensenK,QvistN. The acute effect of loperamide on ileostomy output: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placebo-controlled, crossover study[J]. Basic Clin Pharmacol Toxicol, 2017, 121(6): 493-498. DOI:10.1111/bcpt.12830.
[10]
许巍. 超声和放射线检查预测无气腹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的手术指征[J]. 国际儿科学杂志2016, 43(3):207. DOI:10.3760/cma.j.issn.1673-4408.2016.03.012.
[11]
MarkidesGA,WijetungaIU,BrownSR, et al. Meta-analysis of handsewn versus stapled reversal of loop ileostomy[J]. ANZ J Surg, 2015, 85(4): 217-224. DOI:10.1111/ans.12684.
[12]
朱海涛 郑珊 李季兰. 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治疗结果分析[J].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5, 36(2): 95-99. DOI:10.3760/cma.j.issn.0253-3006.2015.02.005.
[13]
陈发玲 徐伟珏 李龙至. 不同病变范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干预效果分析[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 31(23): 1783-1786. DOI:10.3760/cma.j.issn.2095-428X.2016.23.006.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