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论著
口腔全景片联合锥形束CT在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手术中的应用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8,23(6) : 551-553.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8.06.020
摘要
目的

探讨口腔全景片联合锥形束CT(CBCT)在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诊断及定位中的协同作用及其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2014年7月—2017年2月收治的51例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2~18岁。患者均行口腔全景片检查发现埋伏多生牙,再行CBCT定位多生牙;根据口腔全景片及CBCT制定手术方案,并按照预定方案实施多生牙拔除术。以手术为金标准,评价口腔全景片联合CBCT对多生牙诊断及定位的准确率。

结果

本组51例患儿术前口腔全景片联合CBCT对多生牙检出数目以及定位均与术中所见完全一致,准确率为100%。其中42例多生牙位于腭侧者采用腭侧入路手术切口,8例位于唇侧者采用唇侧入路手术切口,1例位于颌骨中央者采用唇腭侧联合入路手术切口,51例均顺利拔除多生牙。患者术后伤口均达到一期愈合。随访1~3个月,局部伤口瘢痕均较轻,并软化。

结论

口腔全景片能帮助发现埋伏多生牙,CBCT能清晰显示埋伏多生牙的位置及其与邻牙的关系;根据口腔全景片及CBCT制定精准手术方案,减少手术创伤,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引用本文: 洪虓, 刘亮, 徐锦程. 口腔全景片联合锥形束CT在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手术中的应用 [J] .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8, 23(6) : 551-553.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8.06.02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埋伏牙包括埋伏阻生牙和埋伏多生牙,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发育异常,会造成牙移位、牙列紊乱并影响颜面美观[1]。由于在替牙颌时期未能在相应的颌骨位置萌出新牙,带患儿来就诊的家长多主诉为牙列不齐、乳牙不脱落等,或伴有局部膨隆;也有小部分患儿是在正畸拔牙时拍摄口腔全景片发现的,这样的埋伏牙大多需要拔除治疗,且术前需要对牙齿进行定位。目前,临床上检查埋伏多生牙常用的方法有牙片、全景片等,均为二维的X线片,只能提供平面的图像,并存在影像重叠的缺点,不能准确定位多生牙在颌骨中位置,据此做出诊断及制定手术路径可能产生误差[2]

本研究中,回顾性分析51例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住院患儿的影像资料,旨在探讨口腔全景片联合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在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诊断及定位中的协同作用及其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影像学证实位于上颌前部的埋伏多生牙;(2)埋伏牙影响到正常牙齿的萌出或者形成囊肿。排除标准:(1)影像学证实为埋伏阻生牙;(2)位于颌骨内,不影响正常牙齿的生长且没有病变者。

纳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2014年7月—2017年2月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住院患儿5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2~18岁。患儿就诊原因:乳牙迟萌16例、乳牙滞留30例、正畸拔牙5例,均在摄取口腔全景片后,发现埋伏多生牙;入院后均拍摄CBCT。

1.2 影像学方法

采用芬兰Planmeca Promax 3D的全景X线系统扫描,生成口腔全景片及CBCT,投照角度为单次360°旋转扫描。患者取站位,头部固定,受检者面部中线与地面垂直并与仪器的指示中线重叠,咬合平面与地面平行。扫描参数:电压84 kV,电流16 mA,层厚0.25 mm。由同一名有3年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完成拍摄。原始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输出并保存,应用Planmeca Romexis 3.8.3 R14-12-17-Default Provider软件进行图像重建。

1.3 手术方法

均采用全身麻醉。根据口腔全景片及CBCT的诊断和定位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及术式。

1.3.1 唇侧入路上颌埋伏多生牙拔除术+上颌骨皮质骨开窗术

适用于CBCT显示多生牙位于唇侧、唇侧有膨隆、腭侧没有膨隆、多生牙位于两牙牙根之间的患者。常规采用唇侧前部弧形切口:在距离龈缘5 mm处切开,切口的长度按常规扩大一个牙位,防止周围组织的撕裂;对于混合牙列的患者则可采用龈缘切口,因为牙间隙较大,便于缝合及恢复龈乳头的形态。术中如果切断唇系带,缝合时应尽量恢复系带解剖形态。而后向根尖方向翻瓣,充分暴露埋伏多生牙所在的区域;金刚砂磨头磨除覆盖埋伏多生牙表面的骨质,形成脱位道;牙挺挺出埋伏多生牙,摘除牙囊。止血后对位缝合切口。

1.3.2 腭侧入路上颌埋伏多生牙拔除术+上颌骨皮质骨开窗术

适用于腭侧牙槽骨膨隆、多生牙处正常牙扭转、远离牙弓的多生牙。采用常规腭侧前部弧形切口,龈缘及龈缘下5 mm切开;靠近鼻底的多生牙,采用腭中前1/3弧形切口。对于CBCT显示倒置的多生牙,可将多生牙截断后分次拔除。

1.3.3 唇腭侧联合入路

适用于一侧入路无法拔除的情况,多生牙位于颌骨中央并横跨牙列,采用唇腭侧联合进路。行上颌埋伏多生牙拔除术+埋伏多生截断术+上颌骨皮质骨开窗术。分别将唇、腭侧黏膜掀起,去除覆盖多生牙表面的骨质。将多生牙截断后,分次取出。

1.4 观察内容及评价标准

以手术为金标准,评价全景片联合CBCT对多生牙诊断及定位的准确率;观察术后的局部伤口炎症反应及术后瘢痕愈合情况。

2 结果

本组51例中,术前定位多生牙位于腭侧者42例采用腭侧入路手术切口,位于唇侧8例者采用唇侧入路手术切口,位于颌骨中央1例者采用唇腭侧联合入路手术切口,均顺利拔除多生牙。对比术中所见,术前口腔全景片联合CBCT对埋伏多生牙诊断及定位准确率为100%。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3个月,局部伤口瘢痕均较轻,并软化,无术后并发症。

典型病例:患儿男,7岁,因"上前牙未萌出1年"入院。口腔全景片检查示上颌中切牙对应颌骨内有4个牙样的阻射影像(图1A),CBCT检查发现双侧上颌中切牙腭侧有2颗多生牙均未萌出(图1B)。全身麻醉下行上颌埋伏多生牙摘除术+上颌骨皮质骨开窗术。CBCT显示多生牙表面有部分正常骨质,术中所见与术前CBCT显示一致。术中以磨头磨除骨皮质,顺利拔除埋伏多生牙。

点击查看大图
图1
患儿男,7岁,双侧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 1A 术前全景片见"牙样"阻射影(箭) 1B 术前CBCT示埋伏牙位置(箭)
点击查看大图
图1
患儿男,7岁,双侧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 1A 术前全景片见"牙样"阻射影(箭) 1B 术前CBCT示埋伏牙位置(箭)
3 讨论

埋伏多生牙的患者大多为青少年,也大多为1~2颗,上颌前部是埋伏多生牙好发的一个区域[3]。发生于儿童混合牙列的埋伏多生牙,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错颌畸形,比如中切牙迟萌、侧切牙缺失、中切牙缝隙过大等,直接影响容貌和咀嚼功能,甚至是心理健康。近年来,埋伏多生牙发现率有逐年升高趋势[4],这与就诊及时、检查手段完善有关。因埋伏多生牙临床表现多样,对颌骨、牙列、牙齿发育影响不一,有时会被患儿家长忽视[5,6],从而引起患儿一系列的心理、生理的疾患。故对诊断明确且有拔除指征的埋伏多生牙应及时拔除,而定位埋伏多生牙对整个治疗过程尤为重要。

作为口腔颌面部的一项常规检查,口腔全景片技术能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儿颌骨内的埋伏多生牙[7] 。本组51例患儿均于术前拍摄的口腔全景片上发现了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但口腔全景片同传统的普通牙片一样属于二维X线片,它呈现给我们的只是一个平面,图像重叠,无法准确得到埋伏多生牙在颌骨中的具体位置;颌面部CT扫描虽然可帮助定位埋伏牙,但存在年幼患儿不能配合、拍摄时间较长、辐射较大、费用较高等问题,给临床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因此,在CBCT出现之前,对于无法准确定位的埋伏多生牙,医生只能凭临床经验判断及手术拔牙,有时会事倍功半,手术时间延长,患者术后局部反应比较重。

CBCT检查弥补了全景片不能准确定位的缺点。CBCT属于数字容积体层摄影,能够显示埋伏多生牙在颌骨内三维影像[6,7];采用平板探测器技术,扫描范围包括上、下颌骨,切片最薄为0.2 mm;对埋伏多生牙进行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层的观察,并建立牙齿的三维外形[8];能较好地显示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结构,避免了二维影像学检查固有的缺陷[5]。但是,临床中会遇到有的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远离牙弓的情况,此时CBCT不能很好地反应真实情况,就需要口腔全景片做补充。本组有1例患儿颌骨内存在2颗多生牙,但CBCT显示只有1颗,全景片则显示了全部2颗,本组51例患儿术前口腔全景片联合CBCT对埋伏多生牙的诊断及定位准确率为100%。

综上所述,口腔全景片帮助口腔医生发现颌骨内埋伏多生牙,结合CBCT可准确显示埋伏多生牙在颌骨内的具体位置及其与邻牙的关系,据此可合理制定治疗方案,从而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使患者术后伤口达到一期愈合,远期瘢痕轻。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样本量有限,且无法准确测量埋伏多生牙位于颌骨内位置的具体数据。未来将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期望通过科学地设计能够获得精确的影像解剖测量值,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参考文献
[1]
顾月光王珊谷妍. 锥形束CT在上颌埋伏中切牙诊断中的应用[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2, 28(6): 717-720. DOI:10.3969/j.issn.1001-3733.2012.06.11.
[2]
王曼玲孙兴龙王伦昌. 数字化全景片在口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中外医学研究2013, 11(8): 61-63. DOI:10.3969/j.issn.1674-6805.2013.08.044.
[3]
马绪臣. 口腔颌面锥形束CT的临床应用[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5-6.
[4]
赵玉红李永华. 埋伏牙的临床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16): 158.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16.152.
[5]
范晓梅史卫泽.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对埋伏牙的诊断价值[J]. 山西医药杂志2015, 44(10): 1162-1163.
[6]
熊泽东徐雷冯浩. 锥形束CT在颌骨内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J]. 广东牙病防治2012, 20(2): 100-102.
[7]
AlqerbanA, JacobsR, FieuwsS, et al. Comparison of two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ic systems versus panoramic imaging for localization of impacted maxillary canines and detection of root resorption[J]. Eur J Orthod, 2011, 33(1): 93-102. DOI:10.1093/ejo/cjq034.
[8]
兰立国刘玉杰马陈民. 两种方法在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2012, 21(7): 1220. DOI:10.3969/j.issn.1008-6455.2012.07.060.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